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賈忠偉

賈忠偉
原名賈智緒
作者為中正理工學院專科班畢,自由作家。
博客來介紹:
賈忠偉
賈忠偉中正理工學院畢,民國81年少校退伍!在因緣際會下,曾經受邀在《資訊傳真》雜誌上撰寫有關於生化常識的短文、也在《新新聞》雜誌中發表過有關「探討抗戰真相」與「釣魚台領土爭議」短文。民國93、94年於溫世仁先生所創辦的『明日工作室』出版了二本便利書-《性福真簡單》、《水漾美女育膚術》。民國98年2月將自己Blog中有關中日韓近代史中的文章集結重整,出版了《你可能不知道的日本韓國故事》這本約18萬字的歷史書。

2019年11月16日 星期六

中正理工校友人名錄

國防大學理工學院校友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大學部」、「專科部」、「研究所」等相關科系所學有所成畢業校友。

校友

清末民初

曹振文(1890-1944):「湖北省立測繪學堂」及「中央陸地測量學校」(原「京師陸軍測繪學堂」,後更名「聯勤測量學校」)高等二期地形科畢業,北京測量局、郡勸學所所長、中央陸地測量總局地形科股長兼中央陸地測量學校教官、測量監少將科長、陝西省陸地測量局局長,1944年因肺病在西安逝世,國民政府追贈測量總監,授中將銜。 [1]

曹謨(1897-1994):北京中央測量學校高等大地測量學系(1918-1921年,3年制),國民政府陸地測量總局測地學科長,行政院地政署處長,中央測量學校教育長、校長,中央測量總監,中國地理研究所測地學組組長,地政學院、中央大學海洋學院教授,國際天文學會會員及時間委員會、地極變動委員會專門委員,國際測地學及地球物理學協會中國委員會會長,台灣天文學會會長。 [2][3]

軍政時期(民國初期)

何得萱:1期,湖南寧鄉人,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工程博士,兵工學校教育長、校長、台灣省政府地下水工程處[4]處長[5][6][7][8][9]

何祖紹(1905-2012):1期造兵系,廣東大埔人,美國哈佛大學「公共管理研究生院」(「約翰·F·甘迺迪政府學院」前身)畢業,曾於羅卓英將軍麾下任事,以及物資供應處、兵工署等兵工廠任職,兵工署副署長、陸軍總司令部美援室主任、中正理工學院講師、國防部後勤助理次長(1965年陸軍少將一級主官退役),台灣糖業公司董事。[10][11][12]

張述祖:己亥年臘月廿五日生[13],1972年逝世,德國柏林工業大學博士,吳淞兵工專門學校校長、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南京理工大學教授

孫學斌:兵工1期,湖北黃岡人,抗戰時期最大的21兵工廠副廠長(或稱「金陵兵工廠」後改制為「兵工署60兵工廠」,今「205廠」)、205廠廠長。[14][5]

趙國才:兵工2期,山西崞郡人,21兵工廠主任,聯勤兵工生產署署長,中正理工學院院長[15]

訓政時期(對日抗戰)

張叔方:3期造兵系

李乃暨:27年班(3期),南京中央大學化工系轉入兵工學校,兵工署研究發展司彈藥科技正、科長,台北兵工署台灣辦公處技術專員,中國航太工業總公司的第四研究院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部(總公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沈正功:?年班(5期),東北大學教授、華東軍區軍事科學研究室研究員、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系副主任、華東工程學院教授、副院長,中國兵工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著有《機械製圖》等。

陳國怡:?年班(5期、造兵學系),福建晉江人,1983年創立理工學院海外校友通訊錄。

任新民:?年班(5期、造兵學系),中華人民共和國飛彈與太空事業開創人之一,曾任長征三號衛星工程等總設計師,曾作為運載火箭長征一號的技術負責人領導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的發射;曾擔任試驗衛星通信、實用衛星通信、風雲一號氣象衛星、發射外國衛星等六項大型太空工程的總設計師,主持研製和發射工作。1979年出任中國宇航學會首任理事長,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1999年9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獲「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06年10月,與錢學森、屠守鍔、黃緯祿、梁守槃等共5位專家獲「中國太空事業50年最高榮譽獎」。

徐蘭如:3?年班(5期)造兵學系,重慶21兵工廠技術員、南京60兵工廠工程師、兵工署火箭科技正。

浦發(1917—2003):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授、副主任,華東工程學院教授、系副主任,中國力學學會第2屆理事,中國兵工學會理事、彈道學會副主任委員。

董紹基:5期,浙江鄞郡人,兵工署外勤司保養科科長、駐美探購軍資組、採購團副團長。

何瑩台:專二期,1939年軍械技術科畢業,兵工署四科科長。(1914-2002)[16]

魏傳曾:33年班(6期)兵工,河南南陽人,中鋼技術副總,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17]

劉元發:33年班(6期),山東威海衛人,中山科學研究院二所所長 [15][18]

侯碩:33年班(6期)江蘇無錫人,[18]

雷穎:33年班(6期)造兵學系,陜西安康人,美軍顧問團連絡官、聯合勤務副總司令、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理事長、臺灣機械公司[a]董事長[18][20][21][22]

鮑廷鈺(1918—1998):1945年應用化學系,兵工學校助教,主攻內彈道學研究,陸軍大學教官、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教研室主任、華東工學院教研室主任和彈道研究所所長

徐皆蘇:34年班(7期)造兵學系,江蘇吳郡人,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應用力學副教授、教授、主任,美國國家工程學院院士(1988)、中央研究院院士(1990) [23]

胡世華:8期化,四川廣安人,其女婿劉格成(14造兵)湖南嶽陽人.

呂則仁:3期機械系,浙江東陽人,聯勤202兵工廠(1949年時原名兵工署61兵工廠[24],後搬遷到臺北南港)總工程師(上校工務處處長)、聯勤206兵工廠廠長、44兵工廠少將廠長、聯合勤務副總司令、中正理工學院院長 [15][25]

王延奇:35年班(9期)造兵學系

吳至誠:9兵

謝光選:35年班(9期)造兵學系,中國飛彈與運載火箭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憲政時期(在台復校)

季紅:41年班造船系(海軍機校),本名「齊道旁」,台灣詩人。

來新陽:41年班(兵工14期,5年制),浙江蕭山人,中山科學研究院第一任系統製造中心主任,電機電子環境發展協會秘書長。[26]

何世延:41年班應用化學系(兵工13期,5年制),四川蓬郡人,德州大學奧斯丁分校化學博士、博士後研究,應化系助教、訓練班教官,國立清華大學化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暨所長 、校部研究發展委員會主任委員 、校長室主任秘書,考試院第8屆考試委員。[27]

劉曙晞:41年班電機系(海軍機校),海軍工程學院研究所所長、中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院長,總統府戰略顧問[15]

伍作海: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中正理工學院教育長、院長,逢甲大學教務長。(海軍機校)

陸寶蓀:41年班電機系電訊組(海軍機校電子系),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研究所長,中正理工學院院長,駐外大使[28][15]

周敢: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海軍機校)

鄭毓珊:13期造兵學系,河南滑郡人,中山科學研究院飛彈火箭研究所副所長(第1任)、副院長

張昭德:中山科學研究院飛彈火箭研究所副所長(第1任)

虞烈鈞:13期造兵學系,浙江諸暨人,美國陸軍兵工學校(United States Army Ordnance School),六十一兵工廠駐廠檢驗官,兵工學校高砲課程組,兵工工程學院敎官,陸軍軍官學校機械系副教授。

陳偉喜:13兵,廣東陸豐人.

劉格成:14兵,湖南嶽陽人.

張有成:14兵,湖北江陵人.

劉漢壽:42年班(兵工14期,5年制)兵器製造系、湖南醴陵人,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指導教授為湯馬士·戈爾德),曾在哈佛、耶魯及美國國家科學院從事天體力學之研究,曾參加阿波羅太空計畫,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哥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名譽科學家,現任職於世界學術評議院愛因斯坦科學講座。[5][6][14][29]

魏民:?年班(兵工14期)河北徐水人.

何曙光:14機,浙江杭州人.

童德久:14機,安東市人.

許樹恩:42年班(1953年、海軍機校造械系,5年制)、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科學碩士、美國史丹福大學材料科學博士(鄒祖煒美國碩士、博士同學,鄒妻羅梅生);歷任中山科學院副研究員、研究員、組長,並創設材料研究發展中心(任中心主任);調任國營事業中央印製廠總經理;國立台灣大學專任副教授、教授暨兼任教授,暨澳洲新南威爾斯大學榮譽客座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客座教授;慶豐集團科技顧問兼旭陽科技公司總經理,澳洲國家科技工程學院外籍院士。[30][31]

楊超植:42年班電機系(海軍機校),國立交通大學研究所3期,美國西北大學博士,國立交通大學自動控制系系主任(楊氏改名為控制工程系,今電機與控制工程學系 前身),中華民國電腦學會第3屆委員 [30] [32]

陳永陵:42年班(海軍機校造械系) [30]

馮凌定:42年班電機系(海軍機校) [30]

李舒炯:42年班(海軍機校造機系) [30]

劉家琳:42年班(海軍機校造機系) [30]

謝鴻倡:42年班造船系(海軍機校),羅徹斯特理工學院(RIT)碩士,中科院副主任 [30]

王森:42年班(海軍機校),MIT博士,邁阿密教授 [30]

羅剛:42年班(海軍機校),美國RCA工程師 [30]

劉玉芒:42年班(海軍機校),中船設計處長 [30]

王守綱:42年班(海軍機校),美國海軍研究院博士 [30]

劉光銘:42年班(海軍機校),美國海軍研究院碩士 [30]

任吉忠:42年班(海軍機校) [30]

鄭兆煇:42年班造船系(海軍機校),中船副總經理 [30]

杜清波:42年班(海軍機校),加拿大博士,加國教授 [30]

楊注宣:42年班(海軍機校),紐約大學碩士,中科院組長 [30]

華祖恕:42年班(海軍機校) [30]

朱鴻斌:兵工15期機,湖北天門人.

王唯科:畢業於兵工工程學院15期化學工程學系,安徽合肥人,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碩士,曾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副所長[33]。

王唯農:兵工工程學院15期化學工程系,安徽合肥人,台灣核子物理學家,國立成功大學校長,其兄長王唯科[33]。

張世民

伍法岳:43年班(海軍機校電機),美國東北大學物理教授 [30]

郭子斯:43年班(海軍機校造機)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物理教授 [30]

林爾康:43年班(海軍機校造船),追隨吳大猷多年,曾任中研院物理所長 [30]

蘇青森:43年班(海軍機校造械系),國立清華大學原子科學研究所理碩士,美國倫色列理工學院核工及核子科學系哲學博士,國立清華大學光電中心主任、原科所教授、原科院院長、原子能委員會副主委,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主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高級研究員,中華民國核能學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真空科技學會理事長 [30][34][35][36][37]

歐陽旭:43年班(海軍機校造械) [30]

汪海波:43年班(海軍機校電機系),本名昌彬,海軍造船廠副工程師,軍艦電子官,海軍專科學校教官,中山科學院電機所通信組助理研究員,板橋亞東工專專任講師、副教授,迴龍龍華工專專任副教授 [30]

茅奇駿:43年班(15期)機械系,江蘇青浦人,中山科學研究院飛彈火箭研究所所長(第2任)[38]

任熾海:16期造兵。江蘇宜興人,曾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原子彈研製過程。

韓光渭:44年班電機系(1955年安徽合肥人,、海軍機校),美國海軍研究院博士,雄風計畫主持人、被譽為「反艦飛彈之父」,中央研究院院士 [30][39] [40] [41]

汪昌瑤:44年班(海軍機校電機系電訊組,1955年),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研究所碩士 [30]

石開朗:

胡裕同:河南陳留人,中華民國陸軍兵工學校第13期機械工程學系畢業.

吳謀泰:福建晉江人,中華民國陸軍兵工學校第16期化學工程學系畢業.

陶超敬:

吳蘊初:

嚴演存:

陳澤深:45年班15期車輛工程系(1956年),浙江仙居人,內燃機車專家,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鐵道部科學研究院機車車輛研究所工程師、德國克洛克納—鴻博—陶愛茨(英語:KHD Humboldt Wedag)(KHD)公司工程師、斯圖加特大學活塞機械研究所研究員,撰有《柴油機工作過程計算》等論文。

王肇祥:?年班15期車輛工程系,廣東番禺人,高雄市立工業專科學校(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前身)機械工程科教授、主任、機具衝模科主任、夜間部主任。[42]

王映湘:?年班測量系(?年聯勤測量學校第19期,4年半制)、33年班測量科(1944年中央陸地測量學校,2年半),聯勤測量製圖廠立體製圖組立體課,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43][44]

周星帆:49年班測量系(1960年聯勤測量學校航空測量學系第23期,4年制),聯勤測量製圖廠立體製圖組立體課,臺灣省政府農林廳林務局農林航空測量所 [45]

侯承業:49年班測量系(1960年聯勤測量學校大地測量學系第23期,4年制),曾任美國交通部工程師及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研究員、工學院教授,後擔任台灣自動化公司、新加坡國際科科技自動化(私人)公司與美國海舵機器人(上市)公司董事長,成立台灣自動化協會(任第一屆理事長),浙江金溫鐵道開發公司總顧問。[46][47][48][49]

賀俊:51年班機械工程學系(18期,造兵),浙江杭州人,民國23年生,曾任理工學院機械系主任、專科部主任及教育處長,後調任陸軍戰甲車研究發展中心(今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執行長、陸軍後勤司令部(今陸軍後勤指揮部)兵工署中將署長、陸軍後勤司令部副司令。

章陽明:53年班(1964年、20期化),江西崇仁人,理工學院工業管理班二期結業、美國亞歷桑納大學冶金碩、博士。歷任補給、保修類所長、主任、工務長、副廠長、廠長、中正理工學院院長[50]

劉立中:

武光濬:22車

王懷樑:23電

周沙生:23化

許成之:25期電機工程系,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碩、博士,教育部大專院校評鑑委員、勞委會職訓局評鑑委員、電機技師、專案管理認証講師、曾任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兼推廣中心主任、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教授兼主任秘書、空中大學教授兼空專校務主任、親民工商專科學校教授兼校長、國家科學委員會精密儀器發展中心副主任、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教授兼專科部部主任、中華民國網路消費協會理事。[51]

董光超:26測

袁豪:55年班戰車工程學系,國防管理學院院長、中正理工學院院長,罹瘓「肺腺癌」病逝。

韓播生:56年班物理系(26期),肯薩斯大學物理碩士博士(1973)。中正理工學院物理系教授、系主任、所長、理學部主任、兵器系統中心執行長;工業技術研究院量測中心副主任、國際合作中心[52]主任;國科會駐德副組長、駐比利時組長;南開科技大學電機系教授[53][54]、通識中心主任、永續發展處處長[55]。

張憲義:56年班物理系,1988年台灣核武研發機密資料轉交美國。

尹清楓:57年班機械工程學系(海軍工程學院),執行二代艦採購業務,包含拉法葉艦在內的四件艦艇軍購案總預算達新台幣1152億之譜,1993年被漁民發現浮屍宜蘭郡東澳附近烏巖角外約四至五百公尺處外海。

張鍾潛:59年班工業工程系,行政院研考會研究委員(1980年借調)、資訊管理處長、綜合計劃處長,國防管理學院資源管理研究所所長(1983年),經濟部參事(1984年退役轉任),國營事業委員會執行長、副主任委員,台灣金屬鑛業公司(1987年已結束營運)董事長,台鋁公司(1987年已結束營運)董事長,經濟部常務次長,台灣電力公司董事長,兼任中山企研所、台大商研所、政大企研所副教授,台苯公司(1310)董事長及總經理。[56][57][58][59]


簡仁德:57年班工業工程系、美國海軍研究院作業研究(系統分析)研究所碩士、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博士,國防管理學院副教授、系主任、部主任、行政院環保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處長、技監、交通部參事、總務司司長、部參事兼環保小組召集人、郵電司司長等,電信總局電信技術中心董事長、局長、台灣有線寬頻產業協會會長。 [60][61][62][63]

劉金陵:57年班電機系電子組(海軍工程學院電子系,4年制)、美國普渡大學電機碩士及博士,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組長、電子所所長、副院長、院長、IEEE MTT台北分會會長[30][60][64]

盧勝彥:57年班測量系(聯勤測量學校大地測量學系第32期,4年制),蓮生活佛,「真佛宗」的創辦人。[65]

呂伯強:電機系,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電機博士,歷任中正理工學院系主任、部主任、敎育處處長、敎育長,中正理工學院、長庚大學、健行科技大學電機工程系教授 [66];中華民國援助沙烏地阿拉伯王國建校專案組長,交通部電信顧問小組(TAB)委員;新竹科學園區卓越光纖公司副總經理。

楊明放:57年班軍事工程學系(土木工程),中正理工學院院長,南科減振案評審委員

吳福祥:57年班(28期)土木工程系,交通部高鐵局局長,現任中華大學總務長兼營管所教授。

陳宗煦:數學系,中正理工學院資訊科學系系主任、電算中心主任、教務長、副院長,實踐大學校長主任秘書、電子計算機中心主任 [67]

遷大溪中正嶺

鄭克勇:58年班(1969年)電機系,中正理工學院遷大溪中正嶺(風嶺)後的第一屆畢業生,師承「卓以和」教授,曾在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主持實驗室,IEEE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學會會士,現任國立清華大學電資學院院長。[68] [69][70][71][72][73]

張近海:電機系,陸總通電署副署長、陸軍通校校長、國防部通電局第三組組長、副局長

梁鐵民:機械系核子工程組,台電核能技術處處長[74]

盧林賜:58年班(29期),海軍兵器工廠廠長、後勤次長、軍備局局長、聯勤副司令

石慶得:60年班(31期)測量工程學系,中正理工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土木科主任、教授兼測繪工程學系主任、教務處長、工學部主任,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教授兼圖書館長、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教授兼主任秘書,僑光技術學院教授兼學務長、校長,大華技術學院校長 [75] [76][77]

林譽方:??年班(??期)測量工程學系,中正理工學院測繪工程學系助教、講師、副教授、系主任,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兼任副教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兼任副教授,中國文化大學印刷傳播學系副教授,健行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中華民國地圖學會秘書長、理事長 [78]

李興緯:中正理工學院:助教、講師、系務館長、副教授、系主任、副教育長

嚴興緯:30機,Sylvester Yen

吳強:61年班(32期)化工系

呂應鐘:61年班(32期)機械系核子工程組,台灣UFO研究教父,身心靈合一醫學提倡人。

單豫庸:61年班(1972年)航空工程系、基隆高中初中部1966年、高中部1969年畢業、美國凱斯西儲大學航空機械工程博士,中山科學研究院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主任工程師、第二研究所副所長、企劃處少將處長、副院長、「新新季刊」總編輯,私立中原大學機械研究所兼任副教授,私立淡江大學機械研究所兼任副教授,中華民國火藥學會第十屆理事、第十一屆理事,國際製造工程學會中華民國分會第十二屆理事 [79]

張光遠:62年班(33期)電機系、國家安全局研究班、台灣科技大學資管碩士,國家安全局組長、資訊室主任、科技中心副主任、副局長。[80]

劉復龍:63年班(34期),國防部軍備局局長

柏小松:電機系,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系主任、所長,逢甲大學電機系主任 [81]

盧而輝:63年班(34期)電機系,[82]

范志強 (1951年生):63年班(34期)電機系,臺灣經理人、大學副教授。

戴宏聲:63年班專科部?科2期(2年學制),陸軍兵工學校(今陸軍後勤訓練中心)正規班59期、三軍大學(今國防大學)國防管理班77年班、大葉大學工業關係研究所碩士、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博士,連長、廠長、指揮官、陸軍司令部後勤署副署長、執行長、陸軍後勤司令部保修處處長、參謀長、陸軍司令部後勤處長,陸軍專科學校校長[83],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主任、大南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董事長[84]

黃振家:化學工程系,應用化學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兼任專利審查委員、雲林郡火災鑑定委員會委員,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系主任、教務長、副校長 [85]

陸續:64年班(35期)物理系、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電機碩士、博士,中正理工學院物理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系主任、理學部部主任、國防科學研究所所長、副教育長、院長,智旺科技副總經理,力晶研發副總,美國物理學會物理評論(Physical Review)期刊論文評審,中山科學研究院電子研究所顧問、材料發展中心顧問,中國紡織工業研究中心顧問,國防大學陸軍、海軍、空軍學院兼任教授、戰爭學院榮譽講座,考試院典試委員,中華工程教育學會理事,國防部人力司軍事教育處處長。

劉智群:65年班(36期)電機系, [86]

林錦華:65年班(36期)物理系,國防科學所博士。物理系助教,中科院電子所,中科院光電與材料所。雲辰、健鼎董事長特助。威常、威士通研發副總。俊榮科技長。新大、加揚顧問。DJ國際研發召集人。

陳以明:67年班(38期)航空工程系,空軍戰鬥飛行機維修官、智慧財產局審查委員、中正理工學院系統工程系副教授、美國南加州大學訊息科學學院訪問學者、黎明技術學院電機系副教授、元智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學系教授 [87]

馬殷邦:機械工程系,台灣電力公司核能發電處工程師、核能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員兼核安中心主任、副所長、所長 [88]

宋佩瑄:68年班(39期)土木工程系、造船研究所碩士、國防科學研究所博士,陸軍上校退役,現任花蓮大漢技術學院校長,曾任該校土木工程系主任、學務長、教務長。[89]

樓文達:68年班(39期)應用數學系,中正理工學院應用數學系講師、資訊科學系副教授、系主任,國立中正大學總務長、數學系副教授 [90] [91]

張冀青:6?年班(?期)物理系,中正理工學院應用物理系所講師、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明道大學光電工程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明道大學理工學院院長 [92]

戴昌賢:68年班(39期)機械工程學系,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系主任、NASA Langley ICASE 研究員、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車輛工程系系主任、院長、副校長、校長[93][94]

王唯治:機械系核子工程組,原能會綜合計畫處副處長[95][96]

駱德廉:67年班(38期)電機系,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副教授、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統發展模擬一組副研究員、國安局科技中心諮詢委員、景文科技大學資管系副教授、台灣龍傑、江申、聯一染整資訊中心顧問 [97]

鄭益昌:

蘇仲清:電機系, [98]

陳培中:化工系所、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化學博士[99]

陳龍永: [98]

張連璧:國立交通大學電子物理系(真空管、二極體),國防大學理工學院電子博士(1983-1987)、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博士後研究(1987-1988),師承「鄭克勇」教授,台電8職等儀電主辦、中科院微波元件組副研究員、中正理工電機系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長庚大學工學院副院長、綠色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光電所教授 [100]

盧樹台:69年班(40期)電機系[101]

周述村:電機系、電子所,美國伊利諾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電機博士,師承「鄭克勇」教授,中正理工學院副教授、中威光電總經理

陳曉華(Chen,Hsiao-Hua):物理系 [102]

張冠群:70年班(41期)航空工程學系,2017年晉升陸軍上將及國防部軍備副部長,歷任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院長等職[103]

尚永強:70年班(41期)造船工程學系,國防部常務次長

張自強:70年班(41期)機械工程學系,中正理工學院院長

潘榕光:70年班(41期)機械工程學系核子工程組,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中臺科技大學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 [104]

徐鎮:機械系,中正理工學院教授、鴻海精密有限公司經理、漢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發展部部門經理、技術專家、龍華科技大學兼任教授 [105]

丁珏:71年班(42期)物理系,美國海軍研究院電機工程碩士,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電機工程博士,專長自適應光學、水中聲納、高頻電子學、電磁波、無線通信等,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講師、國立交通大學電信系講師、企業顧問、資深科學家、美國新墨西哥州立大學副教授;2001年前往馬里蘭州研究實驗室擔任研究員。

謝朝和:電機系, [106]

蔡全茂:應用化學系、化學碩士、美國密蘇里大學化學研究所研究,原任中科院主任工程師,現專事繪畫工作,其妻散文作家廖玉蕙(曾任理工學院文史系副教授)。

金明浩: [106]

孫振東: [106]

郭忠民: [106]

孫可時:(海軍機校) [30]

於潛心:(海軍機校) [30]

陳本楨:(海軍機校) [30]

張延熙:(海軍機校) [30]

劉永國:(海軍機校) [30]

孫善田:(海軍機校) [30]

袁傑:(海軍機校) [30]

吳德鈞:(海軍機校) [30]

馬廣仁:71年班(42期)機械工程系,中正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中華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副教授[107]

解嚴

吳青臺:75年班(46期)機械工程學系,國立交通大學工學博士,國際MA-TRIZ創新技術專家,蘭陽技術學院資訊管理系副系主任

徐慶瑜:76年班(47期)造船工程學系,海軍官校船機系副教授 [108]

婁德權:76年班(47期)電機系,國立中正大學資工系兼任講師、中正理工學院電算中心主任、教授、長庚大學資工系教授 [109],中華民國電腦學會第23屆委員 [110]

陳啟南:76年班(47期)測量工程系,陸軍官校教務處參謀官、土木系專任講師、兼任講師、資訊系兼任講師、助理教授、電算中心副主任 [111]

苑梅俊:76年班(47期)測量工程系,美海軍研究院(英語:Naval_Postgraduate_School)工程聲學碩士、國立台灣大學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系博士、美和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副教授兼系主任[112]

黃文堂:77年班(48期)兵器系,海軍官校船機系助理教授 [108]

陳松安:77年班(48期)測量工程系,中正理工學院測繪工程系助教、專任講師、兼任行政助理,學指部學一營四連連長、電算中心助理教授兼任行政助理、測繪工程系專任助理教授、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專任副教授。[113]

王周珍:77年班(48期)電機系,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講師、館長、副教授,海軍戰系系統工程官,遠傳電信電訊研發處專案經理,義守大學電子工程學系系主任 [114]

洪敏雄:77年班(48期)電機系,國立成功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碩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博士,中正理工學院電機系講師、館長、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國防科學研究所所長,IEEE資深會員(Senior Member),中國文化大學資工系教授。[115]

周泓淵:航空工程系,華語導遊6年 [116][117][118]

馬榮華:79年班(50期)車輛工程學系,排長、後校教官、大學部助理教授兼組長、經濟部專利鑑審委員、高屏澎行車事故鑑定委員、高雄市交通局行車事故鑑定覆議委員、陸軍官校電算中心主任、機械系副教授 [119] [120]

蒲念文:79年班(50期)應用物理系,台中一中畢業,應屆考取國立台灣大學醫學系。國立交通大學光電工程碩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電機博士,Golden Key International Honour Society (UC Berkeley chapter)金鑰匙國際榮譽協會柏克萊分會,中正理工學院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21]元智大學光電工程系主任、教授,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訪問學者。[122]

魏志憲:專科部79年班(18期)土木科,大學部84年班(55期)應用物理學系氣象組,中正理工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碩士、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所博士(2006年)。陸軍工兵排長、空軍氣象聯隊氣象官、預報長。美國國家大氣研究中心訪問學者,空軍航空技術學院軍事氣象系系助理教授、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助理教授、副教授。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大氣科學系副教授。中華航空公司高級氣象管理師(中華民國航空業界第一位專業航空氣象管理人員)。[123]

陳大達:?年班(?期)航空工程學系,空軍航空技術學院航空系助理教授、經國號戰機修護管制官、空軍司令部武器系統分析官 [124]

馬德明:?年班(?期)航空工程學系,淡江大學航空太空工程學系副教授、中山科學研究院系統發展中心副研究員、中山科學研究院第二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空軍機械學校噴訓組教官 [125]

李松濤:76年班(47期)應用化學碩士、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博士,海軍軍官學校副教授、講師 [126]

佘步雲: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所碩士,陸軍官校正52期(72年班,1983年),國立中山大學電機工程研究所計算機組博士,陸軍官校資訊系助理教授、副教授、電算中心主任、和春技術學院資管系副教授、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副教授 [120] [127] [128]

羅振基:淡江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1986年)、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所博士(1992年),海軍官校應用科學學系系主任副教授,南榮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專任副教授 [129]

林志麟:84年班(55期,1995年)資訊科學系,陸軍飛彈指揮部通信官、陸軍總部通電署系統分析官、陸軍通校少校教官、陸軍航特部中校資督官、陸軍司令部人事軍務處中校系統分析官、陸軍官校資訊系助理教授 [111]

第一次民選總統

厲復霖:中正理工學院國防科學所博士,陸軍官校正62期(82年班,1993年),排長、連長、教官、陸軍官校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130]

賀盛志: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防科學研究所電子組博士,海軍官校助理教授 [131]

古閔宇:國防大學理工學院國防科學研究所電子組博士,海軍官校助理教授 [131]

相關條目

褒揚令列表 - 劉金陵

參考資料

註解

^ 1948年,台灣機械造船公司機器廠、造船廠分家,分別改組為「台灣機械公司」、「台灣造船公司(今台灣國際造船公司)」。1990年起,「台灣機械公司」鋼鐵廠售予統一集團、船舶廠售予東南水泥公司、合金鋼廠售予隆成發鐵工廠,2001年11月19日台灣機械公司製造廠及總公司售予中國鋼鐵公司,民營化終於劃上句點。[19]

腳注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文獻


2019年11月13日 星期三

黄埔十道菜

黄埔十道菜
維基百科介紹:
黃埔十道菜[1],又稱黃埔十項全能、黃埔十大酷刑[2][3],是中華民國政府臺灣中華民國國軍部隊之幹部體罰下屬的一些方式,此術語也因電影、電視的軍教片盛行,而為大眾所知。

其是黃埔軍校在臺復校後,早期幹部創制,原先用於處罰學生之方式,後衍伸於國軍的各部隊。早期軍校學生教育是鐵的紀律勝過愛的教育,強調服從,不准辯解,強調「合理的訓練是『訓練』,不合理的訓練叫『磨練』」。不過隨著時代演進,軍中教育逐漸講求人性化之管理,體罰情事較少發生。

一般「菜色」

棉被操:主要處罰內務整理不好者。將棉被蓋在身上,頭戴,在棉被內邊唱軍歌邊做伏地挺身,有時是全副武裝抱棉被跑步,或交互蹲跳


大風吹:以最快的動作換位,上下左右對調。有時甚至會玩到全連隊都動了起來,如:第一排換第三排,第二排再換第一排。


唱片:以左手食指按在地上為圓心,人繞著自己旋轉,大聲唱軍歌〈九條好漢在一班〉。


黃埔咖啡:又稱「黃埔人蔘茶」、「巴西咖啡」,主要處罰不依規定吸菸者。將數支香菸,取出菸草,全部用開水泡開,然後倒入鋼杯(甚至鋼盔)中喝掉。另一種方式稱作「北港爐」,是要求受罰者將許多支菸同時抽完。


人造衛星:這種體罰多半是針對部隊行進間答數出差錯的人。全連隊的人在跑步時,被罰的人再繞著部隊跑,像人造衛星一樣。


跨海大橋:又叫「桂河大橋」,關渡師等部隊稱為「關渡大橋」。受罰者身體橫跨水溝或兩張床舖之間撐著。此外亦有進階版,要受罰者做伏地挺身;這樣的處罰好處是無法偷懶,因為偷懶與乏力者會跌到地下。


:又叫「環遊世界」。受罰者由通舖的一端爬到另一端,然後再爬回來。


親愛精誠:又叫「我佛慈悲」、「大發慈悲」,主要處罰禮儀不佳者。受罰者必須對著樹木或柱子大喊數次至數百次「長官好」。


田邊俱樂部:又稱「五燈獎」,名稱出自台灣田邊製藥贊助之台視綜藝節目《五燈獎》。方法是受罰者僅著內褲,赤裸上半身罰站廁所旁邊唱歌、餵蚊子


黃埔大地震:簡稱「大地震」。這是最著名的一道「菜」,阿兵哥多視如畏途。新兵訓練中心的新兵幾乎天天都會品嘗到這道「菜」。當部隊中有人物品失竊時,也會利用這方法尋找失物。全連的兵所有內務及私人物品全部集中,堆成一座小山,檢查是否有違禁品(手機香菸等),幹部一聲令下,限時歸定位,否則重來一次。進階版「大地震」是給一個完成不了的時間,玩到幹部高興為止。


其它著名「菜色」

七龍珠:主要出現在海巡各部隊中。施懲者手持做好記號的石頭數顆,丟於石堆,受罰者需迅速找回石頭。因過程類似日本漫畫七龍珠》,故名。


鐵板燒:在燠熱之中午,被罰者以腹部直挺向上,或是弓起身子,背部呈平板狀,於上置物,如鐵板燒烹調食物。另一種方式是不置物,就叫「關渡橋」(關渡師)、「關東橋」(關東橋新兵訓練中心)或「奈何橋」(其他部隊)。


香腸:又稱「吊豬肉」,主要懲罰單槓測驗不及格者。被懲罰者離地,雙手掛在單槓上若干時間;若摔落地面,則要繼續增加時數。


繡球:施懲者從樓上丟擲棉被至地面,受罰者必須立刻由二樓衝下去接,接到為止。


頭城搶孤:或稱「恆春搶孤」。一群受罰者同爬一竿,落後者須繼續再爬數次至數百次。


螞蟻上樹:要求受罰者爬上鐵桿後,抱緊鐵桿,固定於一點,不能上也不能下。


打草驚:要求兩手反背於背後,匍匐前進。


西施托腮:又稱「美人托腮」、「美人捧面」,要人以手肘與腳尖著地,並以兩手托住下顎。


仰天長嘯:一般是處罰吵鬧、閒聊者。處罰方式為把嘴張開,仰望天空若干時間。


:半蹲於床的下鋪,以頭頂著上鋪。


倒掛金鉤:將兩腳倒懸於床上鋪,雙手撐地。


旱地拔:徒手在地上拔完所有的草,或者是拔取一棵小直至成功為止。


遨遊四海:或稱「旱地游水」,人趴在長上,不停做著游泳的動作。


:又稱「文武雙全」,持罰站,另一手必須翻閱課本。另外一種玩法叫「修成正果」:或稱「誦經打坐」。一手持步槍,盤腿坐在烈日之下背誦文句,常是「單兵戰鬥教練報告詞」。


倒背如流:寫下一段文字供人背誦,並要求其倒著將這段文字默背出來。


我愛林旺:又叫「波斯戰象」。一手捏作一圈狀,另一手持步槍穿過其圈,模仿鼻,罰站。


細水長流:以水壺裝水,打掃廁所尿垢、垢,不可使用刷子與自來水


底之:由一樓地面蛙跳至二樓,再蛙跳回一樓,且必須喊叫「呱呱」。


推窗望月:在窗臺上面罰跪,望著一輪月光,倍感悽涼、痛苦。


田單復國:又名「飛躍的羚羊」、「西班牙鬥牛」,要求受罰者將雙手食指中指伸出,置於頭頂兩端,假裝自己為「」或「羚羊」,全副武裝,背著步槍繞集合場跑步。


流星:又名「鬼影追追追」、「電光操」,主要出現在海巡部隊中。施懲者手持手電筒,隨意照向某地,受罰者需迅速跑至某地;每當追到後,手電筒的燈光便會立即換地方照,受罰者又要迅速跑至該地。此外亦有進階版,是照向樹上或牆上等難以跑到的地方,受罰者同樣要設法移動到該地去。因手電筒的燈光呈圓型,故被稱為月;受罰者需要迅速移動,故被稱為流星;「流星追月」一詞即此故。因為是利用手電筒的光做為處罰工具,「電光操」一詞即因此而來。「鬼影追追追」則是當時著名的靈異電視節目名稱,時常播放靈異影片,士兵戲以為稱號。


姜太公釣魚:受罰者蹲在板凳上,手持掃把,上掛著裝滿水的水桶。


定格踢正步:要求正步行進者停止動作,將單腳懸於空中。


舒跑運動員:受罰者模仿「舒跑運動飲料商標人物之動作罰站。另種玩法稱「勞斯萊斯天使」。則是受罰者效法勞斯萊斯天使商標(Spirit of Ecstasy)人物之姿勢罰站。相似者為「家尬」,名稱來自汽車品牌Jaguar之讀音,受罰者須模仿該品牌之躍豹商標(嘴需張開)維持一段指定時間。有的部隊是「寶獅」,即模仿汽車品牌「寶獅」商標。


黃埔點唱機:將受罰者關在內務櫃中,由施懲者點,要求其唱出指定歌曲。如有忘詞或走音等缺失,另行處罰。另種玩法為「百萬大歌星」,施懲者隨意唱歌,要求受罰者接唱下句歌詞,如有錯誤,另行處罰。多半用在軍歌測驗不及格者。


大英博物館:受罰者被關在內務櫃中蹲著,施懲者不斷地打開櫃門,受罰者要做出不同表情,如表情雷同,即被處罰。


衝鋒發起時:將大批受罰者集合於遠處,施懲者在遠處打開一房門,吹哨,命受罰者跑入,落後者即被處罰。另外一種玩法叫「長春保衛戰」或「南京保衛戰」,所有受罰者入門後,施懲者出門,將門反鎖,內中必定擁擠不堪,直到施懲者願意開門為止。也有另一種玩法叫做「同命鴛鴦」,又稱「出櫃同志」、「肌膚之親」。將兩人關在同一個內務櫃中若干時間,兩人會感到萬分擁擠難受。


離開地球表面:要受罰者在數秒內爬上樹木或建築物


波比八式:又稱「剝皮八式」,英文的Burpee,為健身的無氧運動,共有八個動作,必須連續一直操作,分別是曲腿後伸、曲腿前伸、伏地挺身、仰臥起坐、衝刺來回、側並步、彈跳伸展、屈膝彈跳。


閃電霹靂手:受罰者單手平舉步槍快速來回推拉,快速消耗大量體力。


衍生菜色

阿魯巴:眾人把受罰者抬起,打開其腿,移至柱狀物磨擦其下體。此為過去臺灣地區中學男生打鬧方式之一,有時在軍中亦會使用。


相關條目

中華民國國軍


中華民國軍事


註解

More information: Tap to expand …

參考資料

黃埔十道菜


黃埔十大名菜


傳說中的「黃埔十道菜」 請各位品嚐品嚐

2019年11月6日 星期三

倪廣海

倪廣海
H;告別式20191107於桃園中壢。
1954至20191015
中正理工學院化工系38期,化研所12期(1978)。
基隆高中1972
杜運國際公司負責人。
服務鄉梓,愛鄉愛民。